笔趣阁 > 军事游戏 > 1635汉风再起 > 第一三零章 年节

第一三零章 年节

1640年1月20日,威海堡。

古三平从船上下来后,跟众多移民一般,腿脚软得厉害,几乎不能正常走路。他与妻子互相搀扶着,歪歪斜斜地朝一处移民临时集结点走去。

陈绍兴拿着一块毛巾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,一边拿着笔登记移民类别。每个移民在通州堡的时候,就已经做好了类别区分,并附有一张字条于移民身上,在抵达一个中转点时,将其交给移民接收人员,然后再次做出细致分类。

按照优先顺序,工匠、艺人、读书人、拥有特殊才能的人,以及妇人,都将作为船只优先转运的对象。而威远堡作为距离本土最后一个补给中转点,民政府移民处在此安排了十几名官员和属吏,按照民政府的计划指导,对所有移民转运本土,做出具体的指派。

“来自苏州的织户呀!”陈绍兴接过一个移民递过来的字条,点点头,说着,从桌上抽出一张红色的字条,递给那个移民,然后说道:“跟着前面队伍,先去澡堂子将自己洗干净了,然后去城东的丙字营地,准备等着威海那边的船来接人。日常饮食休息,均在营地之中,不得随意走出。”

古三平在那人身后,看了一眼城东方向,那里建有七八排木屋,四四方方的,围成一个小型的营地,挨着城墙不远,与威远堡形成一个掎角之势。

“哟,你是汉兴岛那边任命的官人?”陈绍兴接过古三平递过来的字条,不由露出几分惊讶之色。随即,喊来附近一个乡兵,吩咐道:“将这位汉兴岛来的官人送到城中,交于移民处的大人。”

说着,冲古三平点头笑了笑。汉兴岛那边送来的读书人,又曾经是作为辅助移民管理的官人,恐怕以后到了建业城,会有大好的前程。

进了威远城中,发现街道上到处都是人,有上一批还未运走的移民,也有定居在此的居民,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脸欢愉。

“平日里,城中是没这么多人的。”引路的那个乡兵笑着对古三平说道:“这不是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嘛。汉洲本土那边,前几天发运过来大量的猪牛羊和大米,说是要给每个居民都要分一点,以欢聚新年。这些民众,想来是去物资处领取年节物品的。”

“哦?”古三平有些恍然,从汉兴岛过来,辗转几个补给点,历时一个多月,自己倒是不曾想起,马上要过年的事情。另外,这里天气炎热,让人根本无法意识到,此时已近正月。

“那途径此地的移民,我汉洲民政府是否也有相应食品发放与他们?”古三平问道。

“好像没有。”那个乡兵想了想,说道:“就算将肉食大米发放于他们,他们也无法生火做饭呀。估计,食堂里多半会给他们做些好吃的吧。”

古三平闻言,也是一笑,移民来此,均是孑然一身,空无一物,发放些年节物品,也无处存放,倒不如给他们提供些可口的饭食,以提振一下民心士气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随着来自大明的移民日渐增多,汉洲本土和几个海外领地,民众生活方式除了个别地方异于大明外,几乎许多方方面面生活领域和民情风俗,皆与大明相同。

汉洲前几年,人口凋敝,物产不丰,而且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尽可能的填饱肚子,而努力奋斗着。加之远离大明故土,很多人偶尔会想一下过年的情景,但随即又会投入到繁重的工农业劳作当中。

去年,因为刚刚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战争,汉洲上下都在为此整军备战,扩大生产和囤积大量物资而忙碌着,也无心操持过年事宜。

一年多来,汉洲挫败了荷兰人的几次进攻,本土也未遭到任何攻击,甚至,他们还连连攻占荷兰人的据点和袭击他们的运输船只。更加可喜的是,东部移民航线的开辟,并顺利地运回了近三千移民。如今到了今年一月,又有大量的移民陆续到来。一切事务,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在发展。

因而,在即将到来的新年时节,汉洲民政府决定对这华夏传统节日进行倡导。为此,民政府物资处拿出了大量的物资储备,作为年节福利发放给每位汉洲民众,以欢度新年的到来。谷

大明的百姓在除夕这天的早上会对自己家的庭院进行布置,让家里洋溢着新年的气息,而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,最重要的装饰品有三种,分别是春联,年画以及门神像。

洪武皇帝朱元璋对于楹联十分喜欢,因此他要求南京城中的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口贴上一副春联,他自己还会在城中巡视,他的这个要求让贴春联成为了一个广泛流传的习俗。

在汉洲,贴春联也作为新年的固定仪式,民众按照大明的传统,将春联写在红色的纸上。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,其一是为了赶走名为“年“的恶兽,据说其最害怕红色,其二则是为了给春节增添点儿喜庆的色彩。

在这个时期,年画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,除了传统的神仙形象之外,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意象,如蝙蝠,葫芦等都成为了年画中的常客。说明此时年画已经从最早的门神画像中彻底独立出来,专门用于表达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期望。

有些淮北的汉洲移民家中,除了挂年画之外,还在门上贴上用红纸剪成的“挂千“,据说这是为了阻止穷神进门。相传姜子牙将自己的夫人封为了穷神,并且告诉她“见破即回“,因此人们用这个裁剪过的纸来阻挡她。

明代的门神像和宋代时差不多,也喜欢用名将形象,不过由于程朱理学在明代的蓬勃发展,也有一些人开始复古地贴起了最早的神荼、郁垒像。

齐天在在除夕这天,参加一场隆重的祭祖活动。曹雄带着齐天、齐大江俩人,在王徵的主持下,对着祭祀台上几个先人牌位,按照大明王族礼仪,行跪拜礼。

在大明之前,每家每户想要祭祀几代先人都是可以的,但是到了明朝,朱元璋对于祭祀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,他自己在南京城内建了祭祀自己祖上四代的太庙,而民间便开始效仿他的这一做法,开始祭祀自己的四代先祖。

看着祭祀台上那些牌位上陌生的名字,齐天有些恍惚,也有些敬畏。他们虽然不是自己身体里这个灵魂的先人,但作为几百年前的老祖宗,自己又占据了他们后人的身体,当怀崇敬之意,恭恭敬敬地给他们磕了几个响头。

作为王徵的准外孙女媳,到了除夕下午,又参加了王徵家的祭祖仪式。相较于齐天他们上午参加祭拜的人数而言,王家的家族成员明显要庞大许多,两个继子王永春、王永顺俩人跪在王徵身后,妻子尚氏、小妾申氏分列两边,齐天跟着王家第三代,老老实实地跪在后面,对灵台上的众多牌位叩首,叩首,再叩首。

而在汉洲民众的家中,在除夕这一天还会祭祀各路神明,其中最重要的有包括灶神在内的五祀,除了在小年离开,在除夕归来的灶神之外,这里面还包括了户神、土神、门神和行神。来自大明的移民认为这些神明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,因此对于祭祀他们的仪式也格外重视,一般会事先准备好全新的神像,以显示自己的恭敬。

进行完祭祖和祭神仪式之后,年纪小的孩子们便可以从自己的长辈手中得到压岁钱了。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,不过当时给孩子的是上面刻有“万岁千秋“,“去殃除凶“字样的类似钱币的饰物。

到了大明时期,这就变成真真正正的钱了,给孩子压岁钱的用意是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免受邪祟的祸害,因此也被叫做“压祟钱“。在大明的时候,给孩子的压岁钱,大多是铜钱,而且大多用红线串在一起。但汉洲钱币的中间却是无孔的,家长们只能将荷包中的一分、两分,或者五分钱币,直接塞给孩童。

作为一个将年满二十岁的青年,齐天自然是没资格拿到任何压岁钱,并且还被王家的一群孩童从手里讨要了不少银钱过去。

看了看王徵的小妾,自己未来的姨奶奶申氏那微微隆起的小腹,齐天不由恶趣味地想着,再过些年月,这个腹中小小的长辈会不会也要从自己的手里讨要压岁钱。到时候,是自己给他磕头呢,还是他对自己跪拜以贺新年。

在完成了这些仪式之后,除夕夜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,汉洲的百姓们会如同曾经在大明一般,在除夕的夜晚和家人共进团圆饭,然后一起守岁,等待新年的到来。

一家家庭院里,有的会点燃着篝火,这个篝火一般是用柴火和秸秆堆积起来的,也被人们称为旺火,这个火烧的越旺,就说明这户人家在新的一年里运势越好。

点燃旺火之后,人们便开始投入到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中,来度过这个漫漫长夜了。他们会点燃明亮的灯火,然后一边吃着瓜果,一边进行一些小游戏。齐天从未想到,汉洲是在何时竟然出现纸牌,推牌九等这些游戏工具。做工看着比较粗糙,牌九也刻制的大小不一,但众人却玩得不亦乐乎。而孩童们也会进行老鹰抓小鸡,骑竹马等游戏,通宵达旦。

这个时候,齐天不由想起,是不是要将后世的扑克牌弄出来,邀几个人,斗几把地主,怀念一下依稀的后世娱乐生活。

1635汉风再起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军事小说,笔趣阁转载收集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。